必看!干货满满!海南高考放榜在即,填报志愿要巧用窍门避雷区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王茹 摄影报道)俗话说“考得好决定你有资格去哪,填的对影响你最终去哪。”话糙理不糙,这句话道出了填报志愿的重要性。海南普通高考预计6月23日左右放榜,7月10日至8月15日即将开展录取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填报志愿的准备工作你做好了吗?别急,一份关于填报志愿的“入门攻略”已准备好,填报志愿中有哪些“窍门”,又有哪些“雷区”,通通纳入于此,敬请“享用”!
“压线生”怎么报?避开“热门”、珍惜“服从调剂”机会
海口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马英不仅带班有方,近年开讲的高考志愿填报及生涯规划等还广受社会好评,在指导考生填报志愿方面具有丰富经验。马老师向记者介绍,今年对“压线生”而言是关键一年,一旦掉档想要复读就要进入“新高考”阶段了。马老师认为无论是本科A批还是及以下批次的“压线”考生,都要避开热门院校、热门专业和热点地区。马老师表示,可选择该批次中较为冷门的专业和学校,专业建议选“农、林、水、地、矿、油”相关的院校,避免填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等地院校,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院校。
“要珍惜‘服从专业调剂’带来的机会。”马老师说,平行志愿一旦有一所院校提档,但具有分数优势的考生占满了你所选择的专业,你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必然会落到下一个批次的院校行列。“这点本科A批‘压线’考生要格外注意,从某种程度上说,三批本科与普通类本科无论是在学费上还是办学水平上都是有差别的。”马老师认为,从规避被退档风险的角度考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谨慎考虑,不要轻易填报“不服从”。实际上,即使填报服从志愿进入不理想的专业,以后仍有可能转入较好的专业或通过研究生升学来提升自己的个人竞争力。尤其是那些高考发挥不好却很有潜力的考生,高考志愿填报时不妨考虑一下“转专业”这一途径。“很多考生都认为服从专业调剂会吃亏,其实这是一个认知误区。”马老师说,如果很遗憾这些都没顺利投档,那么征集志愿的环节一定要好好把握。
此外,对于一些想要上“名牌大学”却因为没发挥好等其他原因导致分数不够的考生怎么办?马老师表示,此时可以关注一些“高校联盟”。高校联盟,即大学联盟,是若干所有着共同利益追求并且围绕共同的战略目标的高校,通过所在联盟规则约束而建立的大学联合体。马老师介绍,以“武汉高校联盟”为例,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七所高校联合办学,成立“武汉七校联盟”,学生可以跨校、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上不了武大的,你可以考虑联盟里面分数够得上的学校,再去修武大的学位,六百多分进去,毕业证跟八百多分的一样,要学会剑走偏锋。”马老师说道。
未放榜前可以做哪些准备工作?参考往年数据、记住重要时间点
未放榜前考生可以先着手做哪些填报志愿的相关工作呢?马老师介绍,首先是提前参考往年录取分数线预估分数,进行大面积搜索数据。“不要只看最近一两年的数据,你可以参考最近五年的数据,预测今年分数的大致走向。”马老师表示,这个事情说起来似乎很轻松,但是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学校和专业的录取情况,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应尽早开始。其次,马老师表示,明确各项重要的时间节点同样非常重要。考试结束,接下来还有阅卷、公布成绩、公布控制分数线、各批次志愿填报及录取结果、征集志愿等很多事情需要关注,这些都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家长和考生均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明确各重要事项的时间节点和查询渠道。“做一个时间表,想走提前批的注意体检、面试时间,填报志愿时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模拟演练是什么时候,都要一清二楚。”马老师说道。
此外,熟悉文件了解考生心仪专业当地招生规定、院校情况及录取规则等,是考生填报志愿的主要参考依据。马老师介绍,一是了解院校各学科的具体情况,是否为本校重点学科,师资力量及未来发展前景如何;二是清楚去年在本省的招生院校各专业的计划数,近几年各专业在本省招生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三是了解目前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同时对未来各专业就业形势有所了解;四是相关专业对身体健康状况的特殊要求,考生要合理规避限报专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填报志愿避免“踩雷” 这些误区请注意!
准备工作做足了,再来了解一下填报志愿中的这些误区,考上心仪的高校一定“势在必行”!
误区1:填报志愿时,不要只考虑“名校”,要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不可否认,“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较优越。但“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实力。
误区2:平行志愿没有风险。“投档后又被退档”是最大的风险,平行志愿虽然减小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仍然存在一定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投档后又被退档的风险。平行志愿的投档比例在105%以内,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退档的考生,将直接进入征集志愿。这是平行志愿最大的风险。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数在所有被投档到该学校考生中偏低;填报专业志愿太高,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当然,如果高校实行“进档即取”的原则,那么,只要分数达到投档线,服从专业调剂,就不会退档,落榜风险将大大减少。
误区3:志愿之间不用拉开梯度。不同志愿填报方式要区别对待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实行平行志愿,在拉开梯度这个问题上,风险有所减小,但也不是不考虑。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同时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在考虑梯度问题时,可以使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原则。
误区4: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 “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考生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5:只凭学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不关注学校实际情况、专业内涵。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误区6: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孩子只负责学习就行。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有些父母还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父母可以参谋,但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争取达成共识。
【责任编辑:林思冰】
【内容审核:林春森】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