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海南加入垃圾分类“群聊”,这些“硬”话很震憾!

椰网 2019-12-07 19:10:19

12月2日,

省政府召开《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新闻发布会,

就生活垃圾分类等问题进行解答。

国际旅游岛商报和椰网、海拔11月30日报道,

已通过并公布的《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明确生活垃圾,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

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

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

据报道,

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四类:

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给垃圾找个“家”(网络图片)

生活垃圾按照以下标准分类

(一)可回收物

主要包括废纸张、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制品、废织物等,

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

主要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杀虫剂、废温度计、废油漆及其容器等,

对人体健康、对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三)厨余垃圾

主要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等,

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废弃物。

(四)其他垃圾

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为什么一定要进行垃圾分类?

椰网、海拔转发国资小新微博报道,

为什么我国这么急着搞垃圾分类?

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

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

……

“对于我们的地球来说,

最大的威胁,

就是相信会有别人来拯救它。”

谁也不能拯救我们的家园,

除了我们自己!

打赢这场战争一定是艰难且漫长的,

但是我们责无旁贷!

垃圾堆积如山(国资小新微博图片)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

垃圾分类的行动渐成风潮,

垃圾分类产业也在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说:

“虽然发达国家开始垃圾分类比我们早,

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把垃圾分类提高到这样的高度。”

据张益估算,

未来10年,

垃圾分类带动的产业规模大概有4000亿元。

中国的垃圾分类产业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垃圾分类产业既是保护绿水青山的公益事业,

也带来了商业蓝海,

让我们看到了垃圾里的金山银山。

海南加入垃圾分类“群聊”前,不少地方已“热聊”

在全国垃圾分类“群聊”正酣时,

海南加入了“群聊”,

海口是全国首批4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

@中国之声报道,

7月1日起,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上海开始普遍推行强制垃圾分类。

住建部公布,

将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推行垃圾分类。

46个重点城市中,

北京、上海、太原、长春、杭州、宁波、广州、宜春、银川九个城市,

已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明确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

其中北京是首个立法城市。

央视新闻11月17日报道,

目前,

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居民小区,

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到53.9%,

其中上海、厦门等14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70%,

2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启动垃圾分类。

那么各城市的实施情况怎么样呢?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典型”:

上海

数据显示,

目前上海每天的生活垃圾,

有1.7万吨可以资源化利用,

填埋比例已下降至30%以下。

上海的目标是到2022年,

这个特大城市要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上海垃圾分类(央视新闻图片)

西安

西安市提出,

2019年要实现城市垃圾分类全覆盖。

9月1日,

《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施。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

在一些老旧小区,

垃圾“一桶扔”现象仍然存在。

尽管有居民在家进行了垃圾分类,

但到最后垃圾仍是“一桶扔”。

即便有分拣,

物业管理员也只是出于经济需求,

把废纸箱纸盒拣出来,

并非从环保角度出发。

广州

去年7月,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出台。

然而到了今年7月,

很多小区原本用于垃圾分类的四色垃圾桶,

只剩下了两色。

有的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两个投放口被锁死,

不再使用,

有的甚至直接简化成餐厨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

海南垃圾分类还存在不少“短板”

椰网、海拔报道,

近年来,

海南全省上下结合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通过局部试点等形式,

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先后印发了《海南省垃圾分类处理标准体系》、

《海南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指导意见》等,

指导各市县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018年海口市成为全国首批4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

出台了相关法律,

完善了相关制度,

为下一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但从整体上看,

我省垃圾分类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

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不到位,

氛围不浓。

在试点单位之外,

其他居民基本上除了知道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外,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了解不多。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及收运处理体系不完善。

垃圾分类投放的硬件设施参差不齐,

海口市除了试点小区采用了分类垃圾箱以外,

其他小区及其他市县仍采用混合投放的垃圾桶,

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没有配套好,

垃圾分类无从谈起。

同时,相匹配的收运体系还不完善,

环卫收运处理和再生资源利用 “两网融合”程度不高,

难以统计垃圾分类可回收物的具体数据。

资金落实不到位。

因资金投入不足,

导致部分智慧垃圾屋运转困难,

甚至成为“摆设”,

严重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同时,还有基层组织发挥作用不充分、

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也直接影响到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11月21日椰网、海拔报道海口甸花新村小区垃圾箱随意摆放

推进垃圾分类,海南这些“硬”话引关注

为引导群众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这些“硬”话很震憾,

引起极大关注!

《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规定,

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单位,

将被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人将被处以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同时,

还对不按规定缴费、

擅自关闭或拆除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混装混运生活垃圾、

将厨余垃圾及其加工物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等其他行为,

设定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垃圾分类应避免五个误区

为加强生活垃圾管理,

改善人居环境,

促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海南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

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程分类体系,

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

海南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并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人民日报图片)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

上海市率先强制实施生活垃圾分类,

标志着我国在试点近20年后,

正式进入了垃圾分类全面法治化推进时代,

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然而在欣喜之余,

目前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可能影响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推进。

建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度设计,

因地制宜,

切忌盲目照搬。

特别是要避免走入5个误区:

1

避免过多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理解垃圾分类。

2

避免过分急于求成。

3

避免割裂垃圾分类过程的前中后端。

4

避免过分强调高端装备的应用。

5

避免以过程激励代替目标激励。

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技术性系统工程,

需要我们以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去推动,

避免走入误区,

影响工作的有效推进。

@中国之声报道,

探索是艰难的,

经验是宝贵的。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艰巨,

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会一劳永逸,

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投入。

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乐群表示,

下一步还将加强各环节有机衔接,

加强法制建设,

通过推动立法加强源头减量。

(国际旅游岛商报/椰网/海拔资讯APP记者 孙令卫 整理)

【责任编辑:文建豪】

【内容审核:曾   琪】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