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走访|海口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第一天,一些小区业主参与意识仍不强

椰网 2020-10-01 10:28:41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李兴民 摄影报道)从今年10月1日起,海口、三亚、三沙、儋州等4个地级市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其中,城镇区域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这“四分类”模式进行分类管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按照“因地制宜、简单易行”的原则对生活垃圾实行简易分类。

那么,垃圾如何分类?面对全面实施的生活垃圾分类,海口一些小区做得如何?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在垃圾分类全面实施的第一天,对美兰区6个小区进行了走访,发现垃圾分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示范点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达100%

10月1日早上7时10分,记者实地走访了海口市美兰区琼苑广场小区示范点时了解到,该小区近500户居民,实行垃圾集中定时定点投放,并采取鼓励措施对正确分类排名靠前的住户减免物业费,提高居民积极性,目前该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达到100%。

“小区物业发放宣传单,为市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参与率。通过垃圾分类,小区、家庭的环境卫生面貌皆有所改观。”在现场,一位负责环境卫生的阿姨这样对记者说。

今年66岁的高阿婆说,自从小区动员实行垃圾分类后,居民们的热情很高,也很配合,垃圾分类做的很好,垃圾分类点没有一点臭味,干干净净,让业主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环境。

吴女士是一名退休职工,她告诉记者,小区居民目前都能做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遇到问题会积极主动反映。小区物业在垃圾分类点还安装了水龙头,放了洗手液,确实做的很人性化。

一些小区业主参与意识不强

10月1日,记者还走访了美兰区经贸、荣耀园、龙景商城、海尚明居、蓝水湾一期等小区,发现除试点小区琼苑广场做得好之外,其他5个小区在垃圾分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提升。

记者走进荣耀园小区发现,小区内垃圾桶数量不足,还有一个月饼包装盒被随便丢在地上。记者就此事询问保安,保安称垃圾桶还有,记者便走近一看,原来一个新购买的垃圾桶还没有拆封,丢在一旁没人搭理。

来到龙景商城小区,这的垃圾堆放点显得十分凌乱,垃圾清运车拉走垃圾后,地上还剩余许多垃圾,无人清理,也没有看到值班人员在现场进行管理。

记者随后走访板桥路上的海尚明居和蓝水湾一期,发现这两个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做的也不尽人意,不少业主并没有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海口收运体系早谋划早部署

海口市作为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早早谋划和部署垃圾分类工作,目前海口市进入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可回收物约900吨/日,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量约305吨/日,焚烧和填埋生活垃圾处理量3320吨/日,资源化回收利用率约26.62%,比2019年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约10个百分点。

据了解,海口市各区早早做了准备工作,选取试点街道、小区重点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各单位也因地制宜,通过制定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和奖惩机制,尽量为市民分类投放垃圾提供便利,降低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难度。记者走访了解到,海口其他各区试点小区居民也逐渐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做到定时定点投放。目前海口市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基本建立。海口市配置了31辆餐厨垃圾专用收运车,能够满足全市餐厨废弃物的收运需求;初步建立大件垃圾收运体系;建立有害垃圾收运体系;其他垃圾由各区环卫PPP企业负责收集。目前海口市逐步配套分类转运设备,已配置22辆可回收物运输车,5辆有害垃圾运输车,85辆厨余垃圾运输车,其他垃圾运输车348辆,电动垃圾分类收集车1028辆;改造2座大中型转运站,设立厨余垃圾泊位实行分类转运,并设立4个有害垃圾暂存点,使分类转运能力与分类垃圾产生量相匹配。

回收利用率逐步提高

在美兰区东风桥垃圾转运站旁,一座智能环保屋很亮眼。

据介绍,这里配备了日处理2吨厨余垃圾的设备,可以将附近居民产生的厨余垃圾进行有效处理,产生的优质有机肥可用于花草种养,源头减量率可达到85%以上。

作为指定的有资质的餐厨垃圾清运处理公司,海南澄迈神州车用沼气有限公司每天清运餐厨垃圾近400吨,用于生产沼气。此外,海口市还系统谋划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项目。2015年启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该项目以PPP模式建设,总投资6721.12万元,设计处理能力为200吨/日,于2016年11月建成并稳定运行,使海口具备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能力。

据了解,海口还计划对颜春岭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厂进行扩建,2021年底前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1000吨/日,在大件家具废弃物处理、建筑垃圾处理等方面同样加大了投入,强化了处理规模。在有害垃圾处理方面,海口目前已经设立了4个暂存点。

据悉,该暂存点负责美兰区废旧油漆桶、废旧灯管等有害垃圾的暂存工作,达到一定量后,将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去处理。

【责任编辑:赵康丽】

【内容审核:曾   琪】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